2024中国(成都)国际储能技术及设备展览会

时间:2024年7月17日-19日             地点: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距展会开幕还有

北京时间98日,能链智电(NASDAQNAAS)发布2023Q2及上半年财报。2023Q2,能链智电营收4860万人民币(6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1%;上半年营收8480万人民币(1170万美元),同比增长132%2023Q2,能链智电完成订单5380万单,充电量12.28亿度,分别同比增长110%112%。截至630日,能链智电累计覆盖充电枪65.2万把,充电站6.2万座,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80%59%2023Q2,能链智电收入构成中,线下及创新服务收入占比达53.4%,历史首次超过50%

财报提及,能链智电旗下能仓科技与多家企业签约合作380余座充电场站,合计供应300台液冷一体柜,280台风冷一体柜,并配套部署集智能选址服务、督导调试服务和能源管理平台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累计部储规模达到130.088MWh,订单总额2.04亿人民币。

充电服务之花尚含苞待放,充储一体化建设率先结出硕果。

解码储能 新型电力系统“刚需”

储能,说的直白点儿,就是“大电池”。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电力生产、运输、使用具有瞬时性特征,“存储”不在系统考虑范围之内。但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没有储能,电力系统就可能玩不转了。

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变化,促使“储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刚需。

首先是供给端,最大的变化是双碳目标下,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的逐年提高。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预计到2030年,风光发电渗透率将接近50%。而在国内,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路径研究》,风光发电占比到2030年占比则达到22.5%

风光发电占比提高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风光发电相较于传统能源,比较“任性”,其间歇性的特点,导致发电时段和高峰用电时段错位,供需落差明显。而电力系统对于稳定性,有极高的需求,经不起“大起大落”。

其次是需求端,一个最主要的改变是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渗透率的加速提高,快速、高效的补能需求愈来愈强烈,电动汽车的庞大而多样化的需求同样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时候,储能新型电力系统的“蓄水池”,一方面能够起到消纳新能源电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为储能系统兼顾快速响应特点及长期输出能力,有望成为电网调频主力,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充足的灵活性。

根据麦肯锡数据,长时储能预计于2025年起开始大规模增长。到2030年长时储能累计装机量将达到150-400GW(对应储能容量5-10TWh),累计投资规模将达到2000-5000亿美元。

储充一体 未来充电场站“标配”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9.1万辆和45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41.7%,市场占有率达29%。预计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00万辆,渗透率达到33%,与之配套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呈现出一日千里的形式。

不过,目前大部分充电桩并没有配套储能设备。究其原因,家用、慢充充电桩仍然占据当前充电桩的主流,对储能装备的需求还没爆发。但这一状况马上即将迎来逆转。

在新能源造车领域,新能源汽车朝着更高电压快充趋势发展,对配套充电桩充电功率要求也在逐渐提升。例如,目前特斯拉超充桩已经发展到V3超充桩,相较于上一代V2超充桩,峰值功率从145kW提升至250kW20228月发布的小鹏S4超级充电桩,单桩的最大功率达到480 kW,单桩最大电流为670 A,峰值的充电功率为400kW

随着快充技术发展、快充车型加速投放、以及用户对直流快充服务诉求的提升,公用桩的供给重心开始向直流快充桩方向倾斜。

而超级快充,由于功率过大,电网一般不批准直接联网取电,需要配储能才能安装布设。据能链研究院预测,预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突破5000万辆;2030年,全球年度新能源新车渗透率有望触及60%,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5亿辆。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市场对直流快充桩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随之带来的是对电网的强大冲击。202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的最大负荷功率约为13.7亿kW,而到2030年仅仅充电桩的负荷跑满就会超过13亿kW

这就意味着,未来要想“拿捏”用户,没有配超充,就没市场;而要想配超充,就必须配储能。只有配建储能,才能平抑供需波动,解决电力增容的难题。尤其是光储充检服一体化的实现,能显著缓解电网压力。能链执行总裁、储能事业群总裁王春翔认为,未来储能将成为充电场站标配。他表示,未来甚至会有强配政策推出来,充电站不配置储能设施可能就无法获得营业资格。

而且对于充电场站而言,储能设备不仅有获客、留存用户的作用,还可以利用峰谷套利,实现盈利的多元化。即在负荷低谷时,以较便宜的谷电价对储能电池进行充电;在负荷高峰时,由储能电池向负荷供电,实现峰值负荷的转移,从峰谷电价中获取收益。

对于各大充电场站来说,通过配套储能设备,实现获客、复购,盈利多元化,同时还能为电网系统稳定贡献力量,一石多鸟,何乐而不为呢?

能链智电 储充一体化商业路径如何走?

今年上半年,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储能电池行业健康发展。如《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在刚刚工信部5日举行工业稳增长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也明确表示,加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统筹规划,从供给侧和制造端提升产业水平。

市场有,需求大,国家也为储能行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但这块蛋糕,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吃到。归根结底,在于没有盈利场景。

华安证券研报显示,在当前众多储能技术中,抽水储能技术发展成熟,度电成本低至0.21-0.25/kWh,但受制于建设周期长、地理限制因素大,抽水储能电站发展较为局限。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重力储能、铅碳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成本仅次于抽水储能,度电成本约为0.44/kWh0.49/kWh0.5/kWh0.56/kWh 0.63/kWh。但目前我国居民用电享受了很大的国家补贴,执行的是民用电价而非商业用电规则,没有那么大的峰谷电价差,居民并没有强烈配储能意愿。

而充电场站执行的是商业用电规则,用电需求量大,充电场站可以通过配置储能来低充高放来解决电费过高问题,而作为新能源服务商的能链智电正好实现了对这一盈利场景的精准卡位。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能链智电通过聚合的场站大数据,可以为储能设备商提供智能选址与测算服务,帮助其选择匹配具有盈利前景的区域和充电场站,并制定用电最优、配储利润最大化运营方案。比如此次首批合作的充电场站主要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海南、广东等地,而这些地区也正是峰谷电价差较为明显,是电力交易市场化最开放的地区。

同时,能链智电还可以为储能设备商提供“智能化大脑”EMS(能源管理系统),根据充电站负荷曲线、能源需求特征,以及所在城市的峰谷分时电价,引导车主在高峰和低谷时段的充电行为,为储能设备商提供收益。比如在尖峰时段电价较高时,通过战略合作伙伴快电App实时激励措施,调度车辆消纳储能放电量,实现多次充放,放大储能收益。

而伴随着风光发电占比的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渗透,以及电力市场化交易的逐步放开,储充一体的充电场站将逐渐成为主流形态。此次能链智电超过两亿元的订单或许只是“前奏”,如果充电站配储能这条商业路径可以跑通,那么其所连接的6.2万座充电场站都将成为可以挖掘的潜在金矿,那么“储充一体化”也将成为其下一个重要的业务增长点,为其画出“第二增长曲线”。